去年年底,上海进入一轮新冠病毒感染高峰,120急救热线呼叫量居高不下、门急诊压力陡然增加,松江区各大医院和急救中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为此,松江区文明办先后招募了56名导医志愿者和4名调度员,充实到医疗一线岗位,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悉心引导、暖心陪伴
急诊“指路人”并肩战一线
(资料图)
1月13日傍晚,脱下“小蓝”防护服,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急诊大厅忙碌了半个月的志愿者赵海亮画下了这段特别经历的句号。“看着就诊排队的人越来越少,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赵海亮感慨道。去年12月28日,在浦东从事金融工作的赵海亮主动请缨,来到市一医院南部急诊大厅协助导医、就诊。
预诊导医区是很多患者及家属入院后咨询挂号的第一扇窗口。“在这里,我们既是病人就医挂号的答疑者、咨询师,也是引导帮助他们就诊的指路人。”赵海亮形象地打了个比喻。在急诊大厅服务期间,志愿者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忧心的患者。一次,一名高龄老人独自一人前来就诊,看到他捂着肚子颤巍巍地走着,赵海亮赶忙上前搀扶,陪着老人挂号、看诊,直到做完全部诊疗。
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志愿者张泉江。他曾看到一名高龄老人带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来看病,一边照顾女儿,一边忙着办理各种手续,手忙脚乱。张泉江见状,就帮患者借了一张推床,推着她去做各种检查,直到诊疗结束。
“从刚刚上岗时急诊科人满为患、救护车连轴转,到结束服务时就诊人数显著下降,半个月间,我们与医护人员结下了‘战友’之谊,也帮助了很多焦虑的病人和家属,成就感满满。”刚刚“阳康”没多久便赴区中心医院参加志愿服务的“00后”志愿者金齐开感慨地说。金齐开是上海政法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从刚上岗时完全找不到方向,到变身“活地图”带着病人在各个诊区自如穿梭,这段志愿者经历让他成长了很多。“但比起医生和护士,我们做的这点工作不算什么。”金齐开说。
分秒必争、冷静应对
临时“接线员”守护生命时速
去年12月29日,范陈超等4名志愿者到松江区120调度指挥中心报到,紧急培训后火速上岗,缓解了热线呼叫量居高不下而调度员却不断减员的艰难情况。
“稳定家属心情,询问病情状况,指导应急处置,记录联系协调……短短的一通电话既要面面兼顾,更要分秒必争。”范陈超回忆道,他曾有过在九亭医院实验室和小昆山集中隔离收治点做志愿者的经历,但当他坐在松江区120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室连续接线协调12小时后,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多时候病人家属情绪紧张,连地址都表述不清,我们只能一边安抚他们,一边连听带猜再核实确认。这对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范陈超告诉记者。
一天下午,一名父亲打来电话,为不慎割伤脖颈出血不止的儿子求助。因为心急如焚,求助人说话语无伦次,范陈超一边指导着求助人设法为孩子止血,一边赶紧把单子记好转给后方的专业接线员,随后火速调车加急救援。
同样奋战在接线调度一线的还有志愿者秦闯和郑良搭。他们每天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但一想到自己的一点辛苦能帮助到无数身患疾病又手足无措的患者,他们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成功顶住了疫情高峰期120热线的巨大压力,120急救的反应时间也维持在了日常水平。”秦闯欣慰地说。
文字:李爽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贾丽 许萍 沈莉娜
关键词: 医护人员